彩88-入口

中国农科院总结部署农业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研究示范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成果转化局       作者:    点击数: 次     发布时间:2014-11-28     【字体:
    10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粮棉油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综合生产模式研究工作会议,系统总结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6大作物2年来在增产增效模式研究与示范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效,全面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副院长吴孔明主持会议。
 
    从2013年开始,中国农科院依托科技创新工程,围绕我国粮棉油重要作物生产,先后启动实施了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的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2年来,通过院内12个研究所和院外210个相关单位近2000名科技人员协作攻关,以甄选出的优良品种为核心,以全程机械化和技术的轻简化、集成化、模式化为目标,针对不同作物在不同区域、不同时节的要求,研究出不同的技术方案,大面积示范效果成绩喜人。6种作物增产均超过10%,最高可达44.7%;通过节本省工,亩均增效500元以上。
    陈萌山在会上指出,经过2年辛苦的工作,全院形成了抓模式研究的共识,建立了初步的工作机制,在全国布局了一批示范点,集成了中国农科院创新的品种和技术,从增产、节本两方面展示了技术集成的重大作用,加速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展示了科技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支撑国家粮食安全的巨大的潜力和美好的前景,体现了农业科研国家队的使命和责任,有效发挥了中国农科院的骨干引领作用。
    陈萌山强调,要进一步做好增产增效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必须努力提升技术的集成性、先进性,提升基地的示范性、规范性。明年特别要抓好4个关键环节:一是在制定研究和示范方案上下功夫,制定完整的工作计划和详细的技术方案,要体现协同性、创新性、集成性。二是在选择和建设示范点上下功夫,根据不同生态区、不同主产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粮棉油生产的实际,科学布局示范展示基地,每一个作物确定一个主要示范基地,长期稳定地开展工作。三是在加强对上和对下的衔接上下功夫,主动向农业部和相关省的农业主管部门汇报、对接,将我院的示范工作纳入国家和地方高产创建工作计划,争取更多的支持。四是在组织示范活动上下功夫,实现在作物生产、生长的全生育期可示范、可参观、可学习,为农业部高产创建提供技术模式和技术储备,实现科学研究引领高产创建、科研成果支撑高产创建。
    陈萌山要求,要进一步落实保障措施,确保增产增效模式研究与示范工作取得预期成效。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粮食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研究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的整体推进、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组建研究团队,确保取得实效。要落实经费支持,进一步加强条件支撑力度,千方百计解决经费投入问题,推进各项研究和示范工作。要加强考核交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办法,加强现场观摩示范和总结交流等活动,共同提高研究和示范水平。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与媒体沟通,宣传增产增效模式研究取得的成效、成熟的技术模式以及科研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鲜活事例,营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良好氛围。
    会上,作科所所长万建民、水稻所所长程式华、棉花所所长李付广、油料所所长王汉中、蔬菜所副所长张宝玺等就玉米、小麦、大豆、水稻、棉花、油菜、马铃薯的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的研究与示范工作一一作了介绍。院成果转化局局长袁龙江就进一步加强粮棉油增产增效综合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的工作意见作了汇报,与会专家围绕相关工作进行了讨论。
    来自粮棉油增产增效模式研究相关研究所的负责同志和专家,以及院办公室、科技管理局、财务局、成果转化局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